首页>>专题专栏>>中央环保督察进行时>>媒体聚焦

龙山区切实推进河长制工作

发布时间:2018-11-30 09:50 信息来源:龙山区政府

  自实施河长制以来,龙山区始终把落实“河长制”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牢牢抓在手上,结合实际提出了“一年变净、二年水清、三年成景”的目标,全面落实、有序推进,全区水生态功能逐渐修复,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河长制工作初见成效。

  龙山区辖区内共有11条河流,分别为东辽河及其一级支流7条、二级支流3条,河流总长度87.05公里,流城总面积471.8平方公里。其中,东辽河列入省级“河长制”管理,5条支流列入市级“河长制”管理,其余支流列入区级“河长制”管理。

  全面夯实责任,健全工作体系。制定出台《龙山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区、乡镇(社区)、村三级河长工作机制,组建“河长制”办公室。由区党政主要领导任总河长并分别担任东辽河和仙人河河长,全区11条河流共落实区级河长11人、乡镇社区级河长30人、村级河长35人,并组建了以村两委成员和社区网格人员为主体的56名巡查员和56名保洁员队伍,形成了覆盖全区的河长制工作网络,建立常态化河道保洁机制。2017 年龙山区在各河流醒目位置树立河长制公示牌56块,明确各级河长信息和责任,切实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建立健全工作体系,基本形成了水环境有人查、河道卫生有人管、生态修复有人抓、污染责任有人负的“河长制”工作格局。大力宣传河长制工作重要性,向居民发放宣传单15000份,2018年设立宣传标牌16个,悬挂宣传条幅80条,张贴宣传标语120 幅。

  切实摸清底数,制定整治对策。全面开展一河一图绘制工作,完成辖区内所有河流、河段河图绘制,聘请吉林省中泰勘测设计有限公司进行“一河一策”编制,现一河一策初稿已经形成,征求意见已经完成,同时,组织环保、畜牧、农业、水利专家召开了“一河一策”论证会;坚持“隐患集中排查”和“河长定期巡查”双管齐下,由总河长牵头,成立4个专项排查组,对域内河流水质达标指数、污染源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个锁定破坏水生态的问题和源头。将每周四定为河长巡河日,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区级河长每月至少巡查2次,乡镇社区河长每周至少巡河1次,村级河长及河流河段巡查员每两天至少巡查1次,发现水污染问题及时处理。

  采取过硬措施,治理河流环境。重点针对河道垃圾污染、沿岸非法种植农作物、沿河直排旱厕和违章建筑等问题进行集中清理整治,2017年全区共投入2000余万元,全面清理沿河垃圾,治理河道沟渠16公里,现全区乡镇共建设垃圾池453个,建设室内卫生厕所750个。同时,区财政将河道保洁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将安排63.3万元资金,用于河道日常清洁。乡镇雇佣专门的保洁队伍,形成了“村屯清收、乡镇运输、集中处理”的常态化垃圾处理模式。通过深入治理,各条河流水质环境都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尤其是寿山镇境内的小仙人河整治工作,先后得到了国家水利部财务司和松辽委的充分肯定。为贯彻落实省、市河长制办公室关于河道内垃圾集中清理“攻坚月”活动的安排部署,我区结合自身实际在2018年10月份开展攻坚活动,活动中,我区共签订责任状30份,与56名河道保洁员签订了合同(协议),清理河道垃圾20余吨,清理柴草垛71个,清理小片荒15.515亩,清理河道内漂浮物286处,清理违章建筑8处,清理农村直排旱厕1处。

  坚持多措并举,突出水源涵养。严厉打击涉水违法行为,去年共处理非法采砂案件10件,处理侵占河道堤防案件2件。全面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建成标准化粪池162个,建成标准化储粪间226个,关停及禁养养殖户10户。同时,投入22万元建设单体容积100立方米的无害化处理池2座并投入使用;切实开展还林造林工作,对所有被侵占林地进行集中清收,现共完成林地清收180公顷,有效恢复了生态、净化了水质。今年4月起,我区在寿山镇太平河、龙庙河、榆树川河、工农乡大万良河开展插柳护岸工程,投入资金17万元,完成插柳22.5公里、33.5万株,积极修复了河道生态。

  建立制度机制,强化考核问责。我区先后制定了《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整改方案》《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龙山区重点环境问题包保责任制》,出台了《龙山区河长制区级会议制度》等七项制度,印发了《龙山区河长制部门联动》等五项制度,对水环境污染问题,建立了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时间清单,按计划、按进度、按要求进行“清单式”作战,将任务和责任分解到单位、落实到部门、细化到岗位;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区河长制办公室组成了联合督察组,定期巡查河流河道,发现水环境污染问题,责令各级河长限期整改,对不能按时按要求完成整改任务的,全区通报并严肃考核问责,以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

(责任编辑:贾微)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