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标图案以“辽”字为主创元素,用狂草手法演变出“旭日初升、祥龙飞天、神鹿跳跃、辽水奔腾”的形态造型,巧妙蕴含了龙山、辽水、鹿乡等辽源元素,寓意辽源充满活力、充满希望、蒸蒸日上,充分体现了“皇家鹿苑”、“东辽河畔明珠”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化城市魅力,展现出辽源人豪迈大气,敢为人先,创新发展,勇于开拓,阔步迈向未来的时代精神。
  整个市标简洁明快、动感十足、色彩标准采用红黄绿蓝渐变成五彩图腾,分别代表“五城辽源”,勾勒出辽源天蓝、日丽、水碧、山青的美丽画卷。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信息公开>>规划计划>>年度计划

关于辽源市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7-01-18 10:16 信息来源:辽源市财政局

——2017年1月8日在辽源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辽源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市财政局向大会书面报告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财政工作紧紧围绕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预算,积极应对经济下行、有效税源不足、偿债压力加大等困难和挑战,全力以赴增收节支,调度资金,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千方百计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收入情况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地方级收入完成24.2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下降13.9%。其中市本级完成12.3亿元;龙山区完成1.4亿元;西安区完成0.8亿元;开发区完成1.4亿元;东丰县完成4.3亿元;东辽县完成4亿元。

  2、支出情况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10.5亿元,与上年持平。其中市本级完成46.5亿元;龙山区完成5.4亿元;西安区完成3.9亿元;开发区完成2.5亿元;东丰县完成27.1亿元;东辽县完成25.1亿元。

  市本级主要支出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2亿元;公共安全支出3.1亿元;教育支出5.2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亿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7亿元;农林水支出1.8亿元;住房保障支出4.4亿元。

  3、市本级平衡情况

  市本级地方级收入12.3亿元,加上上级财力性补助收入35亿元、债务转贷收入11.4亿元、上年结余收入6.3亿元、调入资金等6.7亿元,收入总计为71.7亿元。市本级财政支出46.5亿元,加上上解上级支出6亿元、债务还本支出、结转下年支出等19.2亿元,支出总计为71.7亿元。收支相抵,当年做到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收入情况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5.14亿元,其中市本级完成4.14亿元。

  2、支出情况

  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7.94亿元,其中市本级完成5.25亿元。

  3、市本级平衡情况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4.14亿元,加上上年结余、上级补助收入等9.69亿元,收入总计13.83亿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5.25亿元,加上上解省支出、调出资金、年终结余等8.58亿元,支出总计13.83亿元,收支相抵,当年平衡。

  (三)社保资金预算执行情况

  1、收入情况

  全市社保资金收入完成32.58亿元,其中市本级完成24.41亿元。

  2、支出情况

  全市社保资金支出完成31.54亿元,其中市本级完成23.71亿元。

  3、市本级平衡情况

  市本级社保资金收入,加上上年结余、上级补助收入、个人缴费收入、利息收入等,与市本级社保资金支出,加上上解省支出、年终结余等,收支相抵,当年平衡。

  (四)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市人大常委会批准我市2016年末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04.81亿元,其中一般债务56.2亿元、专项债务48.61亿元。年初我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03.58亿元,其中一般债务55.69亿元、专项债务47.89亿元。执行中,债务增加共计18.1亿元,一是获得省政府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17.97亿元(置换债券16.43亿元,新增债券1.54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1.41亿元、专项债券6.56亿元。二是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提款新增债务0.13亿元;债务偿还共使用置换债券和财政资金等偿还到期政府债务本金18.59亿元。截止2016年末,我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03.09亿元,其中一般债务55.39亿元、专项债务47.7亿元,比市人大常委会批准的我市2016年末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低1.72亿元。

  一年来,本级财政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大力组织财政收入。强化目标管理,严格落实收入包保责任制。加强税源调查,全面掌握重点企业税源状况。积极组织收入,针对有效税源不足和组织收入推进慢等问题,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强化落实推进,国地税部门强化对重点纳税企业实时监测和调度。加强调度考核,及时研究解决组织收入中遇到的难题。强化税收稽查和综合治税,依法严厉打击偷逃漏税,防控减收短收,做到应收尽收。

  (二)大力促进经济发展。市本级共向上争取资金62.3亿元(其中:一般转移支付资金23.7亿元、一般预算专项转移支付资金19.6亿元、基金预算专项转移支付资金1亿元、债券转贷收入18亿元)。积极推进市政府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保障机构运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急处置、社会稳定等重点支出需要。大力开展融资服务,置换债券16.4亿元(其中定向承销债券6.6亿元、公开发行债券9.8亿元);新增债券1.54亿元;发行二期银行间非金融工具中期票据3亿元;接收开行投入重点项目专项建设基金3.69亿元;以政府融资平台为主体在吉林银行贷款7.18亿元;积极推进南部新城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中德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建设;财政融资平台共担保融资87.5亿元。强化金融服务,鸿图锂电成为我市首家新三板挂牌公司;积极推进城投公司组建,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惠扶持政策。全面推进“营改增”改革和收费清理,为企业综合减负2.9亿元。

  (三)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认真落实《2016年全市惠民实事行动计划》,保证新增财力70%用于民生。筹集安排资金34.9亿元,保障社会保险、就业创业、低保救助、公益性岗位及医疗卫生等支出需要。进一步加大文化教育投入,安排资金1.13亿元,用于中学教学楼建设和城乡义务教育补助,支持文化大院、送戏下乡、社区文化中心等建设。投入资金2744万元,用于东辽河干流防洪工程河堤和三良水库应急引水工程建设。落实国家惠农政策资金6100万元,用于粮食直补、农资综合、农民“直补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推广培训和扶贫脱贫攻坚。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1.8亿元。筹措资金1.7亿元,用于市政道路、东辽河城区景观带、城区绿化、垃圾清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辽长铁路,集双、伊开高速公路建设和人民大街改造,促进市容市貌提档升级。世行项目市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成。调整落实人民警察警衔待遇,完成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调待,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和增加离休人员离休费。

  (四)大力推进财税改革。加强预算管理,落实跨年度预算平衡改革措施,编制2016-2018年中期发展规划;落实清理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不再采取先确定支出总额再安排具体项目办法,对重点支出优先保障;强化预算执行,加快执行进度。深化财税改革,市区分税制、预算公开、预算绩效管理等改革扎实推进;市直财政专户由年初30个撤并为12个;盘活财政存量资金6367.2万元。优化收入结构,非税收入占比较上年下降7.7个百分点。调整规范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住宿标准。制定《辽源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调整完善市重大国有资产处置决策机构。招标确定市直党政机关会议定点饭店。公车改革准备工作全面完成。

  2016年全市财政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但预算执行中仍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和压力:一是经济增速放缓,有效税源不足,财源基础不稳。二是“营改增”改革减少政府税收。三是兑现国标工资等刚性支出压力较大。以上问题和困难有待于今后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7年预算草案

  2017年全市财政预算安排的原则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和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贯彻“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发展布局,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为指引,以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为重点,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以赴促进发展,推进改革,优化结构,保障重点。按照上述原则,编制了2017年预算草案。

  (一)一般公共预算

  1、收入预算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地方级收入安排24.94亿元,增长3%,其中市本级安排12.69亿元,增长3%。

  2、支出预算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91.4亿元,比上年计划增长3.1%,其中市本级安排42.7亿元,比上年计划增长1.3%。

  市本级主要支出安排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1亿元;公共安全支出2.8亿元;教育支出5.3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2亿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3亿元;城乡社区支出3.8亿元;农林水支出2.3亿元;住房保障支出1.6亿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1、收入预算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5.06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3.85亿元。

  2、支出预算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0.59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5.44亿元。

  (三)社保资金预算

  1、收入预算

  全市社保资金预算收入安排46.74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20.05亿元。

  2、支出预算

  全市社保资金预算支出安排55.22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28.66亿元。

  (四)2017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我市2017年置换债券计划12.05亿元,其中一般债券8.26亿元,专项债券3.79亿元。按照规定,新增债务限额拟举借的债务不列入年初预算,待省正式下达后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报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后使用,分别列入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

  三、全面完成2017年预算任务

  2017年全市经济增速放缓、支柱税源少、债务到期、新的增支因素刚性增长等困难依然存在,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创新性,克服困难,创新工作,着力强化向上争取和融资工作,大力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民生实事落实。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坚持收支并重,完成目标任务。把握经济形势,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谋划项目,加强财源建设,加大对重点项目和税源型企业扶持力度。严格落实收入包保责任制,加强调度、监测、分析、考核,确保序时推进和均衡缴库,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优化收入结构,提高收入质量。强化社会综合治税,规范财经秩序,优化税收环境,确保应收尽收。加强预算管理,优化支出结构,积极筹集调度资金,保障重点支出需要。

  (二)坚持协调发展,增强发展后劲。有效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为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大力向上争取资金,突出部门协作和财政主导,争取国家和省更多支持。落实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利政策措施,大力支持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加强科技创新,积极推进绿色生态建设。强化资本运作,充分发挥融资平台作用,继续做好二期非银行间金融工具中期票据后续发行工作,继续开展与金融部门深度合作,继续完善城投公司组建和运作,积极推进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和担保融资。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供给侧改革成果。

  (三)坚持共享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全面落实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战略部署,积极争取、安排和落实扶贫资金。全面落实《2017年全市惠民实事行动计划》,积极筹集、安排资金,重点支持社会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城乡居民“菜篮子”、饮用水和食品药品安全、职业教育、义务教育等民生工程,促进全社会和谐稳定。

  (四)坚持创新发展,完善财政管理。加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执行力和保障能力,深入推进部门预决算公开和“三公”经费公开,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重点强化动态监管和风险防控。加强政府采购管理,规范采购行为。强化国有资产动态管理,推进和落实公车改革措施。强化财政监督检查,规范财经秩序,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强化财政投资评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各位代表,2017年的财政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决心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坚定信心,拼搏进取,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全面完成全年预算任务。

(责任编辑:王施棋)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