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标图案以“辽”字为主创元素,用狂草手法演变出“旭日初升、祥龙飞天、神鹿跳跃、辽水奔腾”的形态造型,巧妙蕴含了龙山、辽水、鹿乡等辽源元素,寓意辽源充满活力、充满希望、蒸蒸日上,充分体现了“皇家鹿苑”、“东辽河畔明珠”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化城市魅力,展现出辽源人豪迈大气,敢为人先,创新发展,勇于开拓,阔步迈向未来的时代精神。
  整个市标简洁明快、动感十足、色彩标准采用红黄绿蓝渐变成五彩图腾,分别代表“五城辽源”,勾勒出辽源天蓝、日丽、水碧、山青的美丽画卷。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信息公开>>规划计划>>年度计划

关于辽源市201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5-07-24 15:33 信息来源:辽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辽源市2015年上半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00.4亿元,增长6.6%,完成年计划的3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1.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200.6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88.2亿元,增长5.3%。三次产业比重为3.9:66.7:29.4。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2.28亿元,增长1.5%,完成年计划的51.8%。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15.37亿元,增长0.8%,完成年计划的54.1%。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1.42亿美元,增长54%,完成年计划的55.2%。

  (二)投资和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今年全市计划组织实施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00个。其中:续建项目140个,拟新开工项目60个。上半年,全市在建亿元以上项目189个,开复工率达94.5%。其中:续建项目140个,复工率100%;新开工项目49个,开工率81.7%。麦达斯铝合金板带箔材生产线、利源精制轨道交通车体材料深加工、天楹垃圾焚烧发电、袜业园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东丰水土保持工程、老旧管网改造工程、城市棚户区改造、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带动投资实现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3亿元,增长12%,完成年计划的25%。

  (三)农业生产形势良好。今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363.8万亩,发展绿色水稻20万亩,有机水稻3万亩。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8000余亩,新改扩建1000亩棚膜蔬菜。新改扩建标准化牧业小区30个,重点建设金翼蛋品、鹏翔肉鸡、东丰梅花鹿、皓月东丰肉牛、麒鸣生物肉羊、东辽黑猪等6个现代畜牧循环经济园区。加强品牌建设,御泉、金翼、吉东和吉羊麒鸣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花市、够够购等17个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

  (四)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637.9亿元,增长7.1%;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95.9亿元,增长9.9%,完成年计划的44.5%;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完成11亿元,增长6%。两大主导产业实现较快发展,装备制造和农产品深加工业完成工业产值385.2亿元,增长9.8%,占全市工业比重的60.4%。高精铝加工、纺织袜业、医药三个特色优势产业完成工业产值107.7亿元,增长16.6%,占全市工业比重16.9%。全市50户重点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2.3亿元,总产值增幅较大的企业有,金翼蛋品增长77.6%;东北袜业园增长20.4%;元隆达模具增长23.8%;利源精制增长16.3%;均胜电子增长14.9%;麦达斯铝业增长11.1%。

  (五)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8亿元,增长5.5%。推动电子商务集成创新发展。按照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发展趋势,积极推动棉袜、鹿产品、绿色粮油等特色产品进行线上交易。自阿里巴巴辽源产业带运营以来,已有349户企业与电子商务园区开展合作。截止到目前,电子商务线上销售近7亿元。旅游业实现较快发展。鴜鹭湖生态休闲度假区、矿山湿地公园休闲产业体验区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正在积极推进。预计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人数实现107万人次,增长18%以上;旅游总收入完成12.5亿元,增长25.1%以上。消费市场势头良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5亿元,增长7.5%,完成年计划的44.8%。

  (六)民营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年初以来,通过采取扶持重点企业“做大规模、做精产品和做长链条”、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大力开展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活动等措施,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全市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0亿元,增长6%,完成年计划的47.8%;民营经济上缴税金9.1亿元,增长0.2%,完成年计划的47.9%;民营企业户数达到7100户,增长5.3%,完成年计划的96.6%;个体工商户数达到6.3万户,增长6.3%,完成年计划的96.9%。

  (七)招商引资取得积极进展。上半年开展招商活动68次,其中组织赴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区域招商25次,邀请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湖北金龙腾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东北筹建处等各类客商来辽考察洽谈43次。中农·辽源商贸城、嘉利达骨明胶生产线扩产、蓝天城少年儿童素质教育基地、中粮集团聚乳酸降解袋制品等27个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已落地,开始建设或正在准备建设。全市引进国内域外资金285亿元,增长5%,完成年计划的52%;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同比持平,完成年计划的47%。录入省签约项目调度系统中有资金到位的项目达到91个,到位资金超过104亿元。其中新录入项目将近62个,到位资金65亿元。

  (八)金融市场运行稳健。截止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41亿元,较年初增加39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38亿元,比年初增加31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45亿元,比年初增加20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61.5亿元,比年初增加3.5亿元。全市42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248笔贷款,共计8509万元;累计收回269笔贷款,共计1.05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较快,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但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重视。

  一是工业经济面临较大困难。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我市重点企业生产形势有所下滑。尤其是钢铁、水泥、煤炭、建材等产能相对过剩行业影响较大。上半年工业用电量完成7.1亿千瓦时,下降22.5%,部分企业开工不足,给稳增长带来较大压力。鑫达钢铁公司由于产品价格大幅下降,流动资金短缺,目前处于停产检修状态。金刚水泥公司一季度实行限产,虽然4月初启动生产,但受辽宁省水泥行业竞争冲击,产品价格持续走低,销售不畅,产值下降62.1%。辽源矿业集团梅河一井、三井资源枯竭停产,产值下降25.8%。受煤炭行业市场需求下降影响,我市矿山机械行业产销形势不好,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由于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导致冶金建材、建筑机械行业市场萎缩,产销形势大幅下滑,我市东岳建筑机械、华龙起重、重科机械等企业开工不足。

  二是财政收支压力日益加大。我市财政收支规模偏小,而且结构性矛盾突出。在整个财政收入中,非税比重过大,达到42.3%。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主要是受东丰吉视传媒股票出售和市本级亚泰股票出售一次性入库影响。保证机构运转、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支出,更多依靠上级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截止到上半年,全市政府性债务为139.7亿元,其中直接债务96.5亿元,担保类债务43.2亿元。随着债务还款期的到来,偿还政府主权外债的压力很大。全市重点税源企业对财政收入增长支撑作用不强,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有待巩固。

  三是大项目落地难,数量不足、档次不高。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实体经济情况不好,各企业投资欲望不强,有的项目进展慢。部分政策的调整和出台也使我们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我市基础设施、交通区位、消费能力、信息时效、生产和生活配套条件弱等因素制约了大项目引进。近年来,我市亿元以上大项目在数量上虽大幅提升,但是总体看档次不高。位居产业链高端的项目、科技含量高的项目、高市场占有率的项目、税源型大项目不多,10亿元以上大项目偏少,新开工项目和储备项目距辽源转型升级现实需要还有差距。

  四是资金瓶颈制约更加突出。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目前,我市85%的中小微企业存在资金缺口,年均资金缺口在45亿元左右。主要问题是银行贷款门槛较高、企业贷款抵押不足、银企保对接不充分。在项目建设上,由于融资平台规模偏小,担保能力不足,中小企业受信额度低,直接造成项目单位融资困难,部分项目配套资金不足,制约了项目投资建设速度。

  三、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下半年,要继续围绕全市中心工作,认真解决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充分释放转型活力、内生动力、改革红利,坚定信心,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力以赴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是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牢牢把握国家实施新一轮振兴东北的有利机遇,找准国家政策与我市转型发展的契合点、支撑点和突破点,突出做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项目争取工作,扎实推进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方案制定和项目谋划工作。落实好《辽源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定向精准调控稳定经济增长的意见》等政策举措,积极主动应对下行压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突出抓好项目建设。抢抓项目建设黄金期,突出“落地、开工、见效”三个关键环节,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对尚未开工的项目,将逐一排查分析,查找原因,解决问题,确保项目早开工;对在建项目,制定详细的建设进度计划,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促进项目早日达产达效。围绕国家支持方向,争取国家、省政策资金支持,解决基础设施、民生等领域的资金不足的问题。强化资本运作,继续探索实施PPP模式,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等领域。同时,做好使用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项目的监管工作,确保投资发挥效益。

  三是确保工业稳定增长。加强调度分析,抓住重点骨干工业企业,强化产需衔接,鼓励开发适销对路产品,创新营销模式,加快产能和产品“走出去”步伐。加大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的调节力度,保障重点企业生产要素供应需求,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节能降耗,努力控制企业生产成本,遏制部分重点产业下滑势头。深入开展政银企保对接活动,搭建好银行、担保公司与企业之间的融资桥梁,协调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我市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注重在盘活存量上下功夫。在项目种类上,注重引进符合辽源区位优势和促进未来发展的产业项目;在项目质量上,注重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对财政贡献大的优势项目;在项目规模上,注重引进经济实力强、发展前景好的大企业大集团,提升项目建设层次和水平。

  五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扶持重点企业做大规模、做精产品、做长链条,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围绕打造全民创业最活跃地区,大力扶持发展小微企业,发挥好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企业孵化器作用,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继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完成全年计划目标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王施棋)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