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标图案以“辽”字为主创元素,用狂草手法演变出“旭日初升、祥龙飞天、神鹿跳跃、辽水奔腾”的形态造型,巧妙蕴含了龙山、辽水、鹿乡等辽源元素,寓意辽源充满活力、充满希望、蒸蒸日上,充分体现了“皇家鹿苑”、“东辽河畔明珠”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化城市魅力,展现出辽源人豪迈大气,敢为人先,创新发展,勇于开拓,阔步迈向未来的时代精神。
  整个市标简洁明快、动感十足、色彩标准采用红黄绿蓝渐变成五彩图腾,分别代表“五城辽源”,勾勒出辽源天蓝、日丽、水碧、山青的美丽画卷。

省“十四五”规划课题初中数学学科结题报告会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4-11-11 15:11 信息来源:辽源市教育局

  为提高我市教育教学质量,探索科研引领、教研筑基、教科研深度融合的途径,汇报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教育教学实践发展,使教育科研工作向更深层次迈进。11月7日,市教育学院在市实验中学召开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作业协同优化研究》结题报告会。

  课题组成员市第十九中学周瑾老师和市实验中学郭长超老师分别通过课例进行了课题成果展示。两位老师在两年的课题研究实践中,聚焦“双减”,结合学生实际,探索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作业设计得到同步优化。为与会教师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式和方法,也为下步课题成果应用提供思路。

  课题主持人陶志宏老师代表课题组作《深耕共研展成效 “研”途花开结硕果》成果汇报。介绍了该课题在“双减”背景下,课题组全体成员以集体智慧为依托,以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研究为载体,取得的成效。即从多元化进行教学和作业协同优化设计,提高学生学科素养,落实“提质减负”的教育理念;培养和锻炼了教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并在课题研究中积累了可喜的成果。真正地实现科研、教研工作的深度融合。

  课题组成员市第十九中学校教师王宁、第四中学教师陈丽、第十七中学教师李亚红分别作了课题研究收获及经验分享。三位老师分别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解读课题内容,介绍研究过程、分享科研探究方法、总结教研实践成果,真正实现了科研引领、教研筑基,为广大教师提供了课题研究的方法,起到了带头引领的作用。

  市教育学院科研部主任龙利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充分肯定了陶志宏老师及其课题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对教师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从明确研究目标、科学设计研究方案、强化理论学习、加强团队协作、注重实践应用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期望。

   市教育学院副院长杨飞华为课题主持人陶志宏老师颁发了课题结题证书。

(责任编辑:刘旭东) [纠错]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