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市统计局
2009年3月3日
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各项工作,克服内外部环境的各种不利因素,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效益显著提升,金融形势平稳,内外贸易大幅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加,全市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
一、综合
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75亿元,按可比价增长2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7亿元,增长10.4%。第二产业增加值145.2亿元,增长25.7%,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113.1亿元,增长27.5%;建筑业增加值32.1亿元,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92.1亿元,增长20.5%。三次产业构成为13.7:52.8:33.5,其中,第一产业下降了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0.5个百分点。一、二、三次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9.7 %、 58.8%和31.5 %。
全市生产总值增速高于上年1.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增速5.7个百分点。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2298元,增长27%。
县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生产总值合计为 173.7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3.2%。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
表一、全市及分县区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
辽源地区 |
市区 |
市直 |
东丰县 |
||||
|
累计 |
增长% |
累计 |
增长% |
累计 |
增长% |
累计 |
增长% |
生产总值 |
275.06 |
21.7 |
165.5 |
23.8 |
101.97 |
18.8 |
60.63 |
23.7 |
第一产业 |
37.74 |
10.4 |
3.05 |
15.0 |
0 |
|
18.69 |
15.7 |
第二产业 |
145.19 |
25.7 |
96.63 |
24.6 |
45.72 |
18.0 |
25.80 |
36.1 |
工业 |
113.10 |
27.5 |
74.25 |
27.8 |
29.23 |
21.0 |
21.84 |
35.8 |
建筑业 |
32.08 |
20.0 |
22.38 |
23.7 |
16.49 |
16.2 |
3.96 |
37.8 |
第三产业 |
92.13 |
20.5 |
65.82 |
23.0 |
56.25 |
20.2 |
16.14 |
16.5 |
|
东辽县 |
龙山区 |
西安区 |
开发区 |
||||
累计 |
增长% |
累计 |
增长% |
累计 |
增长% |
累计 |
增长% |
|
生产总值 |
48.97 |
22.7 |
30.31 |
29.9 |
18.88 |
29.0 |
14.91 |
52.6 |
第一产业 |
16.04 |
16.9 |
2.27 |
14.4 |
1.20 |
41.9 |
0.15 |
10.0 |
第二产业 |
22.76 |
27.9 |
21.95 |
38.1 |
14.25 |
29.0 |
14.71 |
53.9 |
工业 |
17.01 |
17.8 |
18.89 |
39.6 |
12.52 |
29.9 |
13.61 |
56.1 |
建筑业 |
5.75 |
74.4 |
3.07 |
29.3 |
1.73 |
22.7 |
1.1 |
17.0 |
第三产业 |
10.17 |
20.5 |
6.09 |
11.6 |
3.43 |
25.0 |
0.05 |
10.0 |
图一、全市及分县区生产总值趋势图
注:表中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二、财政收支
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0.01亿元,增长44%。其中,市本级财政收入完成15亿元,增长41.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7亿元,增长39.6%。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增速12.8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7.3%,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占全省财政收入的2.4%,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支出 40.97亿元,增长34.2 %。市本级支出为23.78亿元,比上年增长38.6 %,其中教育支出2.95亿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88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88亿元,三项支出占全部地方财政支出的 45.0%。
表二、全市一般预算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单位:万元
指 标 |
累计完成 |
增长% |
指 标 |
累计完成 |
增长 % |
一般预算收入合计 |
200107 |
44.0 |
一般预算支出合计 |
409713 |
34.2 |
市本级小计 |
149911 |
41.3 |
市本级小计 |
237818 |
38.6 |
市直 |
103647 |
37.5 |
市直 |
185818 |
43.0 |
龙山区 |
20049 |
40.6 |
龙山区 |
25596 |
33.7 |
西安区 |
12518 |
24.1 |
西安区 |
19759 |
9.0 |
开发区 |
13697 |
116.8 |
开发区 |
6645 |
54.6 |
东丰县 |
30042 |
63.7 |
东丰县 |
90007 |
26.8 |
东辽县 |
20154 |
38.2 |
东辽县 |
81888 |
30.4 |
图二、全市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分县区完成情况
三、农业
2008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 16.2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 15.5 万公顷,减少0.6 %。粮食总产量达 137.8万吨,比上年增长 4.1%。
附: 表三、主要农作物产品产量
单位 |
2008年 |
比上年增减% |
|
粮食 |
万吨 |
137.8 |
4.1 |
其中:水稻 |
万吨 |
14.8 |
-2 |
玉米 |
万吨 |
115.3 |
5.5 |
大豆 |
万吨 |
4.1 |
-12.8 |
薯类 |
万吨 |
3.1 |
持平 |
油料 |
吨 |
18 |
持平 |
其中:葵花籽 |
吨 |
18 |
持平 |
烟叶 |
吨 |
2 |
-60.0 |
其中:烤烟 |
吨 |
2 |
-60.0 |
蔬菜 |
万吨 |
19.0 |
2.7 |
其中:食用菌 |
万吨 |
58 |
20.0 |
瓜果类 |
万吨 |
1.7 |
-19.0 |
水果 |
万吨 |
2.0 |
持平 |
全市预计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6
亿元,比上年增长20.1 %。其中,农业产值
23.4亿元,增长7.3 %;林业产值 1.1 亿元,增长22.2 %;牧业产值 39.2 亿元,增长28.1 %;渔业产值 0.23 亿元,增长15 %;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0.6 亿元,增长50 %。
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0.4 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1%;大中型农用拖拉机3948 台, 增长217.6 %;农用运输车7791
辆,增长10.8 %;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4.4 万吨,增长6.7%。
2008年,全市完成迹地更新造林面积994.2公顷,比上年增长41.4%;木材产量90720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1.3 %。
全年肉类总产量为21万吨,比上年增长3.4%;禽蛋类产量6.8万吨,增长6.3 %;奶类产量1.4万吨,增长7.7 %。全年水产品产量为2376 吨,减少6.3 %;水产品养殖面积0.36万公顷,减少14.3 %。
表四、主要畜牧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数
单位 |
2008年 |
比上年增减% |
||
肉类 |
吨 |
210256 |
3.6 |
|
其中:牛肉 |
吨 |
70241 |
0.4 |
|
猪肉 |
吨 |
76446 |
4.8 |
|
家禽 |
吨 |
60253 |
4.5 |
|
奶类 |
吨 |
14486 |
8.6 |
|
禽蛋 蜂蜜 |
吨 |
68098 |
6.8 |
|
蜂蜜 |
吨 |
148 |
-11.4 |
|
鹿茸 |
公斤 |
47009 |
-10.3 |
|
大牲畜年末存栏数 |
万头 |
56.6 |
3.1 |
|
其中:牛 |
万头 |
53.1 |
1.9 |
|
猪年末存栏数 |
万头 |
48.4 |
8.3 |
|
鹿年末存栏数 |
千只 |
131.8 |
2.9 |
四、工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97个,完成工业总产值313.13亿元,同比增长33.1%。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262.65亿元,增长36.9%;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3.24亿元,增长116.8%;利润总额完成9.39亿元,增长40%,应交增值税6.74亿元,增长2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实现101.68 亿元,其中,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14.46 亿元,增长 6.3%。股份制企业实现66.08 亿元,增长22.8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5.91,增长2.3 %。
支柱和优势行业相继发展壮大。从主营业务收入看,农副产品加工业为39.4亿元,煤炭开采业为37.1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为19.4亿元,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为17.9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为17.5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为13.0亿元,纺织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7.1和13.7亿元,上述行业占全部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66.7%。煤碳开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医药制品业、电力热力供应业贡献的税收比重较大,分别占全市应交税金的34.7%、11.9%、10.8%、7.2%和7.7%,合计占全市应交税金的72.3%。
全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 183.9 %,比上年提高 17.2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为10.9 %,比上年增加 1.6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24.4%,增加14.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61.2 %, 增加2 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 3.2 次,加快0.3 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3.72 %,上升0.0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25721元/人,提高13.9
%;产品销售率为 97.5%,增加2.25个百分点。
表五、2008年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表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生产量 |
同比增长(%) |
原 煤 |
万吨 |
1040.1 |
12.5 |
发电量 |
亿千瓦小时 |
16.82 |
6.8 |
化学纤维 |
吨 |
11534 |
-19.2 |
化学药品原料 |
吨 |
3131 |
-14.7 |
中成药 |
吨 |
5243 |
137.5 |
水 泥 |
万吨 |
123.73 |
45.1 |
生铁 |
万吨 |
20.92 |
46.2 |
钢材 |
万吨 |
2.71 |
-47.3 |
铁合金 |
万吨 |
2.46 |
-5.3 |
全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258 户,实现工业总产值
243.31亿元,比上年增长 37.7 %,实现工业增加值 68.73 亿元,增长24.3
%,实现税金3.01 亿元,增长19.0 %, 民营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7.6 %,应交税金占全部规模以上的工业比重为44.7 %。
五、固定资产投资与建筑业
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01.1 亿元,比上年增长42.6 %。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为24396元.其中,农村完成投资58.0 亿元,增长67.1%城镇完成投资 243.1亿元,增长37.7%。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投资增长45.0 %,增幅高于全市水平2.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132.1 亿元,比上年增长12.9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 33.4 亿元,增长34.3 %。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4.2 :62.5 :33.3
,投资额分别为12.5、188和100.5亿元。第二产业投资比重比上年降低7.8个百分点。
全年资金来源为 299.3 亿元,其中,国家预算资金1.6 亿元,占资金来源 0.5 %,国内贷款 28.9亿元,占9.7 %,利用外资5.7 亿元,占1.9 %,自筹资金249.6 亿元,占资金来源的83.4 %。年内施工项目545 个,其中:500万元以上的项目 509个;本年新开工项目400个,本年投产项目131个。全年各类房屋施工面积528.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 301.5万平方米。全年房屋施工面积 350.5 万平方米,增长 48.9 %;竣工面积 34.8万平方米,下降43.7%。商品房销售面积36.4 万平方米,增长 26.4 %,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 35.7 万平方米,下降15.0%。全年商品房销售额7.6亿元,比上年降低9.5 %,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 7.5 亿元,下降9.5 %。
全市完成建筑业增加值32.1亿元,比上年增长20.0 %。资质以上建筑施工企业施工面积214.6万平方米,增长28 %。
图三、全市分县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图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健康有序发展,全市共有公路客运营运线路284条,比上年增加21条,跨省线路30条,跨市线路55条,增加6条,高速公路线路25条,增加5条,客运线路平均日发班次1357次,在30个乡镇、518个村的通车到达率为100%。全市共有公路里程3986公里,比上年增加107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95公里,二级公路555公里,三级公路69公里,四级公路3060公里。全市有公路客运站68个,货运站4个。客货运输总量有所增加,全年公路货物运输量 2117万 吨,增长8.0 %,货物周转量57253万吨公里,增长39.8%(均为营业性运输,不含企业非营业性运输);公路旅客运输量 2110万人,增长5.1 %,旅客周转量55572万人公里,增长5.9%;铁路货物运输量 394.1 万吨,增长6.6 %;铁路旅客运输量59.5 万人,增长4.8 %。
全年电信业务总量5.74亿元,增长20.0 %。实现邮政业务总量6424万元,比上年增长 3.5 %。全年发送信函 192 万件,国内特快专递物品 22.1 万件,国际特快专递766件。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1.9 亿元,比上年增长17.5 %(按可比价增长)。
全年来本市旅游人数为6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1%,占全省的1.52%。旅游总收入6.28亿元人民币,增长39.3%,占全省的1.39%。入境旅游人数为72人次,增长4.4%,旅游外汇收入6.02万美元,增长0.7%。
七、内外贸易与市场价格
全市消费市场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5.4亿元,比上年增长25.0 %。其中,市的零售额 52.8 亿元,增长26.9 %;县及县以下零售额 22.6 亿元,增长20.8 %。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66.7 亿元,增长26.9%;零售业实现零售总额64.9亿元,增长26.4 %,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8.6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 8.7 亿元,增长28.0 %。
外贸进出口总值 689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1.7 %。其中,出口总值 3694万美元,增长28.0 %;进口总值3202万美元,增长132.3 %。在出口总值中,一般贸易 3359万美元,增长 33.3 %;加工贸易33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8.5 %。进口总值中,一般贸易2215万美元,增长 105.3 %;加工贸易31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4 %;其他贸易 674万美元,增长23倍。
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同比增长110%,引进域外资金106亿元,增长63%。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8%,涨幅高于上年0.8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13.1 %,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3.3 %,衣着类价格下降2.4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4.0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2.3 %,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2.5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6.0%,居住类价格上涨6.7 %。
生产领域价格继续上涨。2008年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 8.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7.9 %,涨幅均高于上年2个百分点。
八、金融保险业
金融机构运行平稳。200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2.3亿元,比年初增加17.7亿元,其中短期工业贷款余额为19.6亿元,比年初增加5.3亿元;商业贷款余额32.9亿元,比年初增加2.1亿元;农业贷款余额为19.4亿元,比年初增加1.8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为32.2亿元,比年初增加2.4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3.1亿元,比年初增加19.1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30.6亿元,比年初增加2.1亿元;储蓄存款余额为127.4亿元,比年初增加18.8亿元。
表六、全市金融机构信贷收支余额
单位:亿元
指 标 |
2008年末数 |
比年初增加额 |
各项存款余额 |
173.1 |
19.1 |
其中:企业存款 |
30.6 |
2.1 |
储蓄存款 |
127.4 |
18.8 |
各项贷款余额 |
142.3 |
17.7 |
其中:短期贷款 |
94.5 |
13.5 |
中长期贷款 |
32.2 |
2.4 |
保险事业发展良好,全年实现保费收入 4.92亿元,比上年增长68.8%。赔付1.1亿元,比上年增长40.2%。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共申报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0项,得到批准30项,项目申报批复率达60%,高于全省18%的平均水平。彤坤新能源科技公司与东北师大合作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磷酸亚铁锂材料研制成功,获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吉东种业玉米吉东28号栽培技术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锂电池材料及动力电池被批准列为全省2009年10个重大转化项目之一。重点核心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麦达斯铝业铝挤压生产线具世界先进水平,产销量占国内市场的80%。利源铝材、金翼蛋品、亚东制药、迪康药业等100多个规模以上企业与科研单位建立新型合作关系,提升了全市科技创新能力。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增加值68.8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5%。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2008年全市有普通高等院校2 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0 所,共有小学448 所,初级中学 59 所,高级中学 9 所,全市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 %。
各类民办教育加快发展,全市共有民办小学 3 所,民办高中 1所,民办中学1 所。
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904人,在校生3496人,毕业生541 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4940人,在校生 11251人,毕业生 1727人。普通高中招生6791人,在校生19144人,毕业生5954 人。初中招生 12711人,在校生 41009人,毕业生14444 人。小学招生10155人,在校生60063人,毕业生12813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2181人。特殊教育招生 25人,在校生 250人,毕业生34人。
全市初中入学率99.55 %;高中阶段入学率57.52 %。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2008年末,全市拥有文化馆 4个,群众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3个,博物馆
2个。全市拥有广播电台 1 座,电视台1 座,广播电视台2座,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6.0 %。全年出版报纸1.2万份,出版各类杂志与图书有较大增加。
2008年,我市体育代表队在国家级体育竞技比赛中取得了较好成绩,在全国青少年柔道比赛中,我市选手获得第五名和第七名,在全国青少年摔跤比赛中,我市选手也获得第五名和第七名,在省级体育竞技比赛中获得金牌32 枚、银牌25枚、铜牌22枚。
2008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数189个,其中:市县级医院1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个。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 5773人,比上年增加31人,其中执业医师 2084 人,比上年减少45人;执业助理医师 323
人,减少18人,注册护士1874人,减少3人。各类医疗机构实有床位 4583 张,万元以上医疗设备 1318 台。全年医疗总收入35801万元,增长18.2%,总支出35516万元,增长17.7%。全年诊疗人次数231.7 万人,比上年增长2.1 %,治愈率 76.13 %,比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好转率 21.61 %,比上年上升2.7个百分点。
十一、环境保护和城市绿化
污染物总量控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8年实现削减化学需氧量2179吨(计划削减:1800吨),二氧化硫削减2373吨(计划削减:2200吨),分别占应削减总计划的121%和108%,全面完成了我市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环境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2008年市区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浓度年均值为0.095毫克/立方米、0.027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市5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都达到国家三类水体标准。
工业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今年吉林省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发展有限公司、辽源利源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大志禽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完成了废水治理工程。我市现有工业企业共有污染防治设施264台套,全部正常运行。我市共开展了11家重点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2008年受理环境信访投诉案件402件,结案率为100%,满意率为97%。
我市现有1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2个。
2008年,我市绿化工作立足于提高城市绿化品位,加大绿化工作力度,全市城区植树75.7万株,其中,市区临街两侧植树1.9万株,新建绿地1.1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全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1251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0.0%,比上年增长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0.5%,比上年增长3.1%。
全市城区新建福民大路、矿北大街等道路、工农桥和福民桥等建设面积达9万多平方米。河滨、龙山水厂和110公里城区供排水管网及22栋弃管楼供排水管网改造结束,城区热网改造工程竣工交付使用,提高了城市功能。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8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 41.9万户,全市户籍总人口为 123.3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55.60 万人,占总人口的45.1 %;农业人口67.73万人,占总人口的 54.9 %。人口出生率为7.39 ‰,死亡率为5.32 ‰,自然增长率为 2.07 ‰。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646 元,比上年增长16.7 %;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011元,增长 17.2 %。
2008年末,我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27.4 亿元,比年初增加18.8 亿元,人均储蓄存款余额 10330 元,增长17.4 %。
2008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13.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达9.6万人。全年有5.8万名离退人员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 18.4 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21.2 万人,工伤保险人数11.0 万人,生育保险人数 7.3万人。全市共有收养单位33个,收养人数2786人,其中,敬老院31个,收养2493人;福利院2 所,收养人数293人。全市享受城镇低保人数10.7万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8万人。
2008年末,城镇就业人员27.89万人,比上期增加0.13万人。其中,单位就业人员9.74万人,增加0.1万人,私营个体就业人员13.35万人,增加0.02万人,社区公益岗位和灵活就业人员4.8万人。全年城镇开发就业岗位 41896个,新增就业人数35102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3650人,到私营经济就业的人员为10669人,占新就业人员的30.4%。期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11277人,比上年增加551人;登记失业率为 3.56 %,比上年下降 0.01个百分点。
全市劳务输出人数 159001 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输出137979人,境外就业人数5098人。
注:1. 本公报发表的数据为年度快报初步统计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 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系有关部门(行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