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寿山镇忠诚村处处涌动着生机与活力。3月6日,走进寿山镇忠诚村,记者看到村部的道德积分超市里,村民们拿着刚兑换的生活用品笑逐颜开;村办企业自产自销的农产品销量攀升;网格员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待办“小事”……一幅党建引领下治理有效、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以前争地边闹红脸,现在比积分抢着干!”村民们排着队在积分超市边领奖品边感慨地说着。忠诚村党支部将道德积分超市打造为乡风文明的“晴雨表”,通过环境卫生、孝老爱亲等10项评分指标,让抽象的道德准则转化为可量化的“文明账本”。这种“精神激励+物质奖励”的模式,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有了具体抓手。同时,村民自发成立的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平安建设活动、加强移风易俗教育引导,“无事宴”“红白喜事”“彩礼攀比”等现象逐渐减少。
由于水管道破裂让村民闫增友和王桂杰家的牛饲料仓库被水浸泡,几近报废。面对这一棘手状况,闫增友和王桂杰无奈之下,只能向村里寻求帮助。得知消息后,村委会迅速行动,积极与各方协调沟通。最终,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成功为他们弥补了损失,解了燃眉之急。这样的紧急响应得益于村里构建的“四级联调”机制,即党支部统筹调度、党小组分区包保、党员志愿者结对帮扶、6个网格实时监测,有效解决了矛盾纠纷。100%的群众满意度背后,是“党员多跑腿、群众少怄气”的服务理念。
走进“忠诚于民专业种植合作社”的电商直播间,工作人员正熟练推介本村生产的农产品。这个由党支部领办转型的村办企业,如今正逐步形成“土地代耕+冷链仓储+电商营销”的产业链条。农民将土地代耕给合作社,合作社高价回收,这使得农民的收益显著提高。新建成的机械冷库用于对外出租,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而精心孵化打造出的农产品“寿山十八村全麦面粉”,销量更是一路攀升。产业不断壮大所带来的红利,持续反哺着乡村治理。村书记仔细算了一笔账:土地代耕收益、合作社分红,再加上冷库外租收入,现在一年的收入顶过去十年!
从道德积分激活自治热情,到网格调解筑牢和谐根基,再到产业融合夯实经济基础,忠诚村的实践印证了“治理有效”与“生活富裕”的辩证统一。